苏明哲趁热打铁,上前一步道,“大人,不知您是否想好了王号?”。
秦思源早有准备,“我们的新历是从夏始,我认为应该从夏终,就称夏王,你们认为呢?”。
这也是他想过的,现在是夏王以后就是夏国,华夏帝国,多么一个高大上档次的名号啊,也是所有汉人的理想国号。
张伦这时站了出来,“大人,历史上除了夏朝以外,还有很多人称过夏王,出名的比如窦建德,还有郝连勃勃的胡夏”。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明玉珍,他于元末在重庆府称帝,国号大夏,您看是不是另外换一个?”。
秦思源摆摆手,“不用了,这个王号我想了很久,就用这一个”。
苏明哲和张伦对视一眼,都没有再劝谏,国号其实是小事,而且称夏王也有继承初夏的意思,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大人”,苏明哲继续发问,“既然已经定了国号,不知我们什么时候举行登位典礼呢?”。
“不用急”,秦思源制止道,“要等宪法和各种律法完善了之后再立国,你们要明白我们的统治基础是依法治国,明白吗?”。
众人都点点头,也算接受这个说法,既然秦思源不急,他们也没必要急,毕竟如果要建国事情还有很多,仓促间也办不好。
秦思源想了想,“还有一个问题,登位的时间要和农时错开,不要因为庆祝我登位耽误了农业生产,最好定在十月农闲的时候”。
他可是很清楚的,只要他登位,那些分到土地的百姓一定会大加庆贺,因为只要他登位了,那么到手的土地就不会收回。
那么他们的好日子就会完全的确定下来,很可能为了庆贺耽误农业生产,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旁边的书记官奋笔疾书,把这些都记下,这次相当于是正式会议,官员是可以来回看记录的,一句话都不能漏掉。
众人都喜气洋洋的,一次劝进就成功了,在场之人有一种见证了历史的感觉,以后的史书上可能也有提自己一笔。
秦思源摆摆手,“大家散了吧,我们要建国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现在还不是松懈的时候”。
众人纷纷拜别,最后只留下了苏明哲、周立民、林云等人。
“呵呵”,周立民笑着道,“既然已经定了下来,我等是不是该称呼您为殿下了?”。
秦思源立即阻止,“别搞得我很急的样子,如果不是局势需要这个王我都不想现在称”。
他这话倒是实话,要称王在占据保宁府时就可以称了,但是一直没有这么多,他注重的是实际,而不是这些个虚名。
但是现在不同,占据四川后就是展望天下,这个虚名就必须要有了,内部要给众多追随者名份。
外部要给所有人一个态度,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要不然大家会没有了动力,扯旗造反不就是为了名利吗,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
三人看秦思源发话也就不再提及这件事,苏明哲说道,“大人,讨论律法的那些人现在吵得不可开交,您看......”。
秦思源来了兴趣,“我们不是有基本法了吗,他们还在那些地方吵闹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