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变密码
1931 年 11 月 7 日,奉天医学院那略显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内,灯光微黄且摇曳不定。王越身着一袭白色大褂,身姿挺拔地站在实验台前。他微微低头,目光专注而犀利,修长的指尖轻柔地拂过培养皿的边缘,仿佛在触碰一件稀世珍宝。
透过显微镜,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青绿色的霉菌正缓慢地舒展着它们纤细如丝的菌丝,如同神秘的舞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命,此刻却吸引了王越全部的注意力。
就在这时,王越像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一般,猛然间伸手抓起一旁的镊子,精准地夹住一块已经发霉的哈密瓜皮。这块瓜皮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对于王越来说,它却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因为这竟然就是他穿越前所见到过的、存放在军事博物馆中的青霉素原始菌株!
“少帅!”一声急促的呼喊打破了地下室里短暂的宁静。只见生物学家汤飞凡神色慌张地冲进房间,还未站稳便迫不及待地说道:“日本领事馆刚刚订购了整整十吨哈密瓜!”
听到这个消息,王越心头一震。他迅速将手中那块发霉的哈密瓜皮放下,然后拿起另一块尚未切开的哈密瓜,用力掰成两半。刹那间,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原本应该均匀分布的霉斑,此时竟然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满洲铁路网图案!
王越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暗自思忖道:“难道这些日本人利用霉菌来传递某种秘密信息?”想到此处,他毫不犹豫地从旁边取出一根细小的玻璃棒,蘸取了一些霉菌提取液,并轻轻地涂抹在了一张看似普通的密电纸上。
随着液体逐渐渗透纸张,一行隐形的字迹缓缓浮现出来:“11.15 哈尔滨”。
“果然不出所料!”王越低声自语道,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看来这帮日本人正在策划一场大阴谋!”
当天夜晚,月色如水,洒落在奉天火车站那宽阔的广场上。然而,这里并没有平日里的平静与安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紧张肃穆的气氛。
经过一番严密部署和精心策划,王越带领着手下成功地截获了二十箱被伪装成“水果”的货物。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时,发现底部的夹层内竟然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种型号的试管。
王越亲自拿起一支试管,将其置于一盏紫外线灯下。片刻之后,试管标签上原本难以辨认的文字渐渐变得清晰起来,最终显露出一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日文暗码:“731 部队 - 细菌战剂”。
冰窖实验室
哈尔滨马家沟教堂的地下空间弥漫着阴冷潮湿的气息,王越那厚重的军靴无情地踏碎了地面的冰层,发出清脆而又令人心悸的声响。微弱的灯光下,可以看到整整三十个巨型培养罐整齐地排列着,它们正源源不断地冒出丝丝寒气。每个罐体上都清晰地印刻着德文“拜耳制药”的字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罐体竟然连接着日军标准的灭菌设备。
站在一旁的汤飞凡神情专注地检测着培养基,片刻之后,他面色凝重地说道:“这是一种用甜菜汁来替代玉米浆的发酵工艺。”话音未落,王越猛地举起手中的冰镐,用力砸向旁边的通风管道。刹那间,只听得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成堆的哈密瓜皮如决堤的洪水一般倾泻而下。令人惊讶的是,每一块哈密瓜皮上的霉斑位置竟都精准地对应着一个东北军驻地的坐标。
就在这时,放在桌上的电台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杂音。王越迅速走上前去,熟练地调整着频率。经过一番操作,原本嘈杂混乱的电波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紧接着,一段德语对话传入众人的耳中:“……由于突发情况,此次交易地点已更改至松花江冰面……”王越听完这段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哼,没想到连德国法本公司也插手进来了!”
冰面死局
松花江的正中央,寒风凛冽,王越驾驶着他那辆破旧的雪橇车,稳稳地停在了原地,与对面来势汹汹的德军奔驰卡车形成了紧张的对峙局面。
法本公司的代表施密特从卡车上走下来,他小心翼翼地打开身旁的保险箱,只见里面堆满了黄澄澄的金条,而在这些金条之上,则放置着一些晶莹剔透的青霉素结晶。施密特的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对着王越大声喊道:“只要你能把生产工艺交给我们,这里的十万支磺胺就都是你的了!”
王越站在雪橇车上,面无惧色地举起手中的一个透明试管,试管内装着一种不明液体,他语气坚定地回应道:“不,我要的是这个东西!”说罢,他轻轻晃动了一下试管,只见原本清澈的溶液瞬间发生了变化,其中的霉菌遇到磺胺之后竟然变成了鲜艳的红色。原来,这是一种专门用于检测细菌战剂的神秘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