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阳光斜照在清泉县城门上,斑驳的朱漆剥落大半,露出下面被箭矢射得千疮百孔的木板。
城门两侧的墙基上,干涸的血迹蜿蜒如蛇,与新垒的土坯墙形成刺眼对比 —— 显然是用百姓家的门板临时加固的,缝隙间还塞着未干的茅草。
吴毅驱马上前,大声喊道:“城里还有人吗?我们是桃城县衙的!”
话音刚落,城门上方的了望口探出一个脑袋,士兵双眼圆睁,看到吴毅等人的服饰,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是大顺的官兵!兄弟们,有救了!” 他转身就要跑下去开门,却被一声厉喝制止。
一位身披破旧铠甲的将领快步走来,他目光警惕,审视着城下众人,高声问道:“你们从何处而来?路上可曾遇到金兵?”
周桐解下披风,露出墨绿色官袍:"你识字吗?"
话刚出口,他便回过神来,满脸怒容,“你这是何意?先回答我的问题!”
周桐面色平静,朗声道:“我们从桃城而来,路上确实遇到金兵,杀了三十七个,尸体都在东边松林里烧了。"
将领闻言,情绪瞬间激动起来:“你们可曾看到城外的村民和士兵?他们怎么样了?”
周桐心中一沉,声音低沉:都死了,为防疫病,我们已将他们火化。
接着,他取出任命文书,扬了扬,“我乃新任桃城县令周桐,兼管清泉县事务,你若不信,可叫城中识字之人前来辨认。”
将领盯着周桐看了片刻,摇头道:“不必了,金人说不出如此流利的官话。” 说罢,他挥手示意士兵开门。
城门缓缓打开,一股混杂着腐臭和烟火味的气息扑面而来。
城内街道冷清,房屋大多门窗紧闭,有些房屋还残留着被火烧过的痕迹。
偶尔有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躲在街角,用怯生生的目光打量着他们。
为首的将领带着士兵们行礼,自我介绍道:“下官清泉守军项叔良,见过大人。”
周桐回礼后,问道:“你们这里还有多少守军?”
项叔良神色黯然,“回大人,不足百人了。”
周桐眉头微皱:“以你们的兵力打不过外面几十号金人?”
项叔良长叹一声,满脸无奈:“并非我们畏惧战斗,只是要守护百姓周全。此前分出去追击的弟兄,无一回来。半月前,我们刚发现金人的踪迹,便立刻戒严,可前几日,还是有金人混进城里,与城外同伙里应外合,烧杀抢掠,掳走了许多粮食和村民。幸亏县令大人反应迅速,组织军民奋力抵抗,才勉强稳住局面,只是……”
吴毅忍不住插话:“朱静那家伙?他竟有这等能耐?”
项叔良微微一怔,“大人误会了,我说的是杜大人,那位朱县令早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