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天空中飞来一玄龟,此龟拥有龙的头部,头上有角,眼神明亮有神,厚重的龟壳上布满复杂的纹理,身后一根麒麟尾,粗壮弯曲,正是龙之六子霸下。
溟岳坐在霸下龟壳上,笑着看向禹。
“我能教你治水方法,你可愿意拜我为师?”
禹见溟岳从天而降,身下坐骑都威武霸气,心中肯定,此人定是位修为深厚的仙人,毫不犹豫地跪拜。
“弟子拜见老师!”
溟岳见禹如此懂事,心中非常满意,不枉费他费劲心思寻到霸下,收为坐骑,就为了此刻人前显圣。
“恩,你先跟着为师,游历洪荒,等学有所成后,再出山治理大水。”
“是,老师!”
溟岳带上弟子禹,开始在洪荒闲逛,教其道理的同时,也带他去看了看山川河流,四海变化。
转眼间又是数十年过去,水患的情况虽然缓和一些,但依旧没有根除,随时有可能再次发生水灾。
舜为此事颇为烦恼,这些年里,他想了众多办法,可都没解决问题,这时,突然有人提起,鲧有一子,名禹,对治理大水很有心得。
舜听后,倒也没有偏见,当即召禹过来,打算考察一下此人。
已经成长为青年的禹,见到舜后,便把自己多年思考出来的方法,说了出来。
他认为,堵不如疏,他决定采用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方法,想办法把黄河之水引入东海,便可彻底解决洪水隐患。
最终舜还是决定任用禹为治水大员,并派了伯益和后稷辅助禹。
自此以后,禹便开始他的治水大业,他带领人族大军,跋山涉水,实地考察,规划出了最合理的路线,只要将路线上不通的地方打通,便可将大水引入东海。
禹与军队一起劳作,常年在外奔波,三次经过自己家门,都没进去,一心扑在治水事业上,此事也被人族引为佳话。
“唉,执念啊,执念啊!”
溟岳见禹的妻子女娇,相思成疾,身体一天比一天差,决定出手相助。
一日,他来到禹家中,一十岁孩童顿时好奇地问道。
“叔叔,你是谁?”
女娇听见儿子声音,从后堂走出,见到溟岳,当即跪拜。
“见过仙人!”
“起来吧,大禹是我弟子,此次前来,是不忍心你们夫妻阴阳相隔,此乃百草丹,服下后,可保你百病不侵,长命百岁,等大禹治水回来后,也可让你们一家团聚。”
溟岳拿出丹药交给女娇,随后摸起启的头发,启瘪嘴抬头看他,希望溟岳停手,可溟岳却假装没看见,摸得更起劲了。
“多谢仙人!”
女娇服下丹药,身上病痛瞬间离去,高兴地再次对溟岳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