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奇怪的铁蒺藜(1 / 2)明末人民首页

举水河中馆驿段。

有十几个储粮大仓库,还有三十火药工坊,围绕着举水河北岸码头建设。

而第一旅辎重营军营,将整片区域化为营地。

长3里,宽2里。

这么大的防区,又没有坚固的工事。

一千多人的兵力,怎么也守不住。

卢同光抵达中馆驿后。

便将所有人员、火药物资,往码头周边汇聚。

一个长1里,宽1里的新壕沟,在疯狂挖掘。

为此!

卢同光放弃二十万担粮食仓库。

军长说过,只要人活着,什么都可以再拥有。

入夜!

熊文灿带着两万八千官兵精锐,抵达中馆驿。

是的!

二万八千官兵。

从流寇自滁州败走西逃。

崇祯就又调集万余边军京营,秘密南下。

宣大总兵总兵杨国柱,率边军三千余人。

大同总兵王朴,率边军三千人。

京营副总兵黄得功,率京营四千余人。

还有山海关的副总兵祖宽,率骑兵三千。

其余一万多官兵,也是剿寇多年的五省卫所精锐。

为了剿灭晏羽,除了陕西边军,大明精锐齐聚一个小小的中馆驿。

看着眼沿一个个大仓库。

每个仓库都存放着一两万担稻米。

二十万担大米,够熊文灿所率大军,一年多的口粮。

黄得功啧啧称奇道:“二十万担大米,就派千余军士把守,这晏匪胆子也太大了吧!”

熊文灿回道:“黄副总兵莫要小瞧了晏匪,他手下匪兵火器,可是比京营火器要优良得多。”

“总理大人言过了吧!再精良的火器,也有射击间隙,咱们官兵只要一股脑压上,匪兵火器精良又能如何!”

“还是小心点好,若是等晏匪在黄州府站稳脚跟,晏匪又可爆兵数万,再想剿灭就难了。”

“咱们这一个多月,风餐露宿南下,为了防备晏匪的探子,咱们县城都未进,若是晏匪太弱,这一个多月的苦也就白吃了。”

“能一口剿灭七八万流寇老贼,绝不是泛泛之辈。进攻的各军都就位了没?”

“祖副总兵已率骑兵过河,应该已抵达举水南岸了。”

“那咱们准备进攻吧!今晚拿下中馆驿,捣毁晏匪火药仓库,咱们明日往广济县挺进。”

中馆驿东面。

大同总兵杨国柱,一脸疑惑看着华夏人民军壕沟方向。

在壕沟前十几步的位置。

十几个火堆,柴火烧得啪啪作响。

火堆后面,有四五排铁蒺藜。

只是这些铁蒺藜,和以往看见的铁蒺藜有很大区别。

那些铁蒺藜,是通过绳子一缠绕起来,绑在一根根木桩之上。

目测铁蒺藜绑着的高度,有两尺有余。

而且那些绳子居然是黑色的,杨国柱也猜不透,那些绳子是什么材质的。

一两步宽的距离,就有一道铁蒺藜。

兵丁冲锋,必须爬过去,或者砍断那些缠绕铁蒺藜的黑色绳子。

透过火光,杨国柱能明显看到,壕沟内人头攒动。

野战挖壕沟,这是什么战阵?

随着熊文灿发起进攻的响箭。

严谨的杨国柱,撤掉了自己的宣大边军打头阵。

而是换上两千多湖广卫所兵丁,率先进攻。

瞬间!

喊杀声围着中馆驿码头,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响起。

直到官兵冲到七八十步的位置,火光能照射到官兵身影。

卢同光扯着嗓子高喊道:“第一排射击!”

“砰砰砰!”

围绕着中馆驿码头一里的壕沟,升起半圈白烟。

虽然有三四百官兵倒下。

但相对于七八千大军的冲锋,不值一提。

“第二排,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