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在宿松、太湖一带歼灭的官兵。
明廷南方一带的官兵机动精锐,几乎被歼灭。
明廷若想再来找华夏人民军的麻烦,那也得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调兵遣将了。
而这有几个月的时间。
就是华夏人民军,大肆扩充地盘,扩充军队的时间。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
一封封军令,自黄梅县发出。
第一旅李森林,西进承天府、襄阳府等湖广北部。
第二旅晏保平,攻打岳州府、长沙府等湖广南部。
第三旅丁河山,东出安庆府、庐州府等战略要地。
第四旅长晏水生,攻打武昌府,并清理武昌府全境,稍有异动的士绅权贵。
近卫旅晏光亮,分兵护送军工坊工人家属,阳子工坊工人家属,以及所有军士、农社官员等家属,往武昌城搬迁。
当然!
所有军令都会附带一句。
但有地主士绅,官僚权贵胆敢有反抗意图,格杀勿论。
是的!
现在要鲸吞湖广,再控制东进安庆府,北上庐州府。
随着地盘与人员的几何倍数扩张。
再把大本营设在西乡那个山沟沟里,生产跟不上不说,通讯也不方便了。
晏羽可是记得,后世的武昌府,可是九省通衢。
待枪支慢慢改良,没了北方草原的威胁。
今后首都,完全可定都武昌府。
这一系列军令下达后。
最憋屈的,莫过于晏水生。
每个旅都有好几个府的地盘扩张,唯独他第四旅,只分到一个武昌府。
一大清早。
晏羽刚开始嗦粉,晏水生便寻上门来。
见到晏羽还在吃早饭。
晏水生就立在营帐门口,低头不语。
晏羽放下筷子,问道:“有事?”
晏水生回道:“有!”
“说吧!”
“军长!前几天你不是说,让我第四旅去打安庆,去打庐州吗?”
“宿松、太湖与中馆驿,你知道咱们歼灭了多少官兵吗?”
“太湖县杀了五千余官兵,俘虏八千余人,宿松歼灭九千,俘虏一万三千余人,中馆驿那边战乱,职下不知。”
“中馆驿歼敌两万一,俘虏两千余人。”
“靠!最精锐的官兵,都被第一旅歼灭了。”
“可第一旅伤亡最大,卢同光都战死了。”
“这与军长军令,让职下只分到一个武昌城,有何关系。”
“明廷南方,现在没有可机动的精兵,正是咱们快速扩充地盘的时机。”
“那职下第四旅,每个军士都杀过敌人,眼里透着杀气,职下第四旅比他们更适合征战。”
“这次咱们扩充地盘,要一个城池一城池的攻打,不像之前一样,只需快速攻占乡村。”
“职下不懂!”
“所有野战部队,都出去慢慢攻战城池,我身边必须留一支最精锐的部队,做应急支援。”
“不是有晏光亮的近卫旅吗?”
“近卫旅要驻防武昌府,保卫我们的工坊,我们后勤辎重,还有我们的家人。”
“武昌府?我们要搬家了吗?”
“恩!搬家,今后我们立足武昌,为华夏人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可是武昌府内没啥官兵,打下武昌府后,我们的军士都没啥事可做。”
“春耕也快结束了!”
“春耕?这有啥关系?”
“春耕结束了,咱们得扩军,用不了三个月,饶铁山打造的碎发枪,够咱们再扩编八个旅的。”
“八个旅?怎么打造了这么多?”
“年初军工坊在大冶县,又建立了300座水利机床。”
“军长的意思?让我第四旅训练新兵?”
“对!这次招募的新兵,都会集中到武昌城外训练,你第四旅军士作战经验丰富,既是训练新兵的最佳人选,又可作为我华夏人民军,最精锐的机动兵力,应对随时发生的突发情况。”
“行!那职下这就让人吹集结号,朝武昌城进军。”
“莫急!等我嗦完这碗粉,随你一同去武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