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章 进退两难(1 / 2)以捕快之名首页

张家的工程正按部就班地顺利推进着,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然而,与此同时,天气却逐渐变得越发寒冷起来,仿佛是大自然在给人们一个下马威。

关于吕安县丞和鲁主簿提前发放过冬衣物,结果导致百姓将衣物典当发卖的事情,王飞经过深思熟虑后,最终还是决定打开衙门的库银,取出一部分银子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如此,吕安县丞和鲁主簿私下里也各自拿出了大约三十两银子,一同用于重新购置过冬衣物。

这次,他们变得更加谨慎小心了,决定再等待一段时间,然后再将这些衣物发放给百姓。毕竟,之前的教训让他们意识到不能再如此草率行事。

然而,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吕安县丞和鲁主簿之间的关系却悄然发生了变化。虽然表面上看,他们仍然保持着一团和气,但实际上,两人之间的嫌隙已经产生,只是没有公开表露出来罢了。

与此同时,王飞也开始忙碌起来。他深知今年的粮食收成并不理想,如果这个冬天冻死了太多的人,那么他头上的乌纱帽恐怕就难以保住了。因此,每当到了每半月发放三十斤粮食的时候,他都会亲自前往现场查看,以确保没有人趁机捣乱,中饱私囊。对于自己的乌纱帽,王飞自然是极为看重的。所以每次视察,他都很仔细。甚至还让张希安派人不定时去百姓家查看。以防地痞无赖上门敲竹杠。

不得不说,王飞做事确实是面面俱到。

张希安之前一日破案的卷宗,此刻正静静地躺在青州知府崔知府的案头。

崔知府翻开卷宗,仔细阅读着其中的内容,越看越觉得这小伙子不简单。他不禁赞叹道:“好小子,倒也有几分本事啊!”

崔知府对张希安的评价颇高,认为他胆大心细,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张希安虽然是个捕头,但毕竟只是个吏员,并非官员。无论他如何晋升,都难以达到较高的官职。

更棘手的是,张希安如今是皇城司的人,这就意味着崔知府不便过多干涉他的赏赐事宜。这可让崔知府犯了难,如果赏赐的话,无非就是一些银钱和一道嘉奖,其他方面实在有限。可要是不赏呢,又担心被人指责处事不公,会让下面的人失去干劲。毕竟,谁都不愿意做那种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冤大头。

“唉……”崔知府无奈地叹了口气,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心中暗自思忖:“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啊!”

正当他为此事烦恼不已时,突然听到门口传来一声询问:“什么难题?!”

崔知府闻声望去,只见一人步履匆匆地径直走了进来。待看清来人后,他不禁有些惊讶,原来竟是皇城使李海。

“哈哈,李兄,你怎么有空过来?快请坐,快请坐。”崔知府连忙招呼道。

李海也不客气,大大咧咧地坐下。

“什么事,让你犯难了?”李海笑问道。“莫不是家里婆娘不让你上床?!”

“嗐,你啊,净说胡话。”崔知府苦笑。随手拿起卷宗,递给李海。“你自己看看吧。”

李海接过卷宗后,快速地浏览了一遍。他不禁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张希安这小子,还真是有点本事啊!竟然能在短短一天内就破获这个案子,而且连刑讯都没有用上,这可真是不简单呐!”

他一边看着卷宗,一边自言自语道:“人证物证俱全,这案子应该可以办成铁案了吧。乖乖,这张希安可真是厉害啊,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能力,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一旁的崔知府听到李海的赞叹,也附和着说道:“是啊,谁说不是呢?只可惜他只是个捕快,如果他有个官身的话,那肯定能够得到提拔和重用啊。”

李海听了崔知府的话,并没有立刻回应。他心里很清楚崔知府的难处,虽然他和崔知府关系不错,但张希安毕竟是皇城司的人,他的封赏自然是由皇城司来决定的。崔知府如果贸然对张希安进行封赏,那就等于是插手皇城司的内部事务,到时候恐怕不仅得不到好处,反而还会惹上麻烦。

然而,张希安办成这个案子用的是清源县捕头的身份,按照惯例,崔知府又不得不对他进行封赏。这可真是让崔知府左右为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