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大殿。
皇帝刚接到边城八百里加急的急报,双手狠狠地在书案上拍打。
殿下的文武百官,看到皇帝如此,纷纷抱着笏板低头不语。
只有为数不多的御史,接二连三地站出身来。
“陛下,息怒。”
“保护龙体为重啊!”
自从宋宴清上报皇子的罪责,大晋官员调动明显,很多地方都有空缺。
户部尚书钱历社营党结私,为二皇子大肆揽财养府兵,罪不可赦。
钱历社秋后问斩,全府上下发放边境。
如今户部尚书一职,由户部侍郎暂代。
若是此时开拔攻打鞑靼,比起答应鞑靼和亲时,情况更不容乐观。
皇帝看到大殿之下,半点皇子的身影都没有,心就绞着疼。
可现在不是多想的时候,他将目光放在宋宴清身上。
“离北王世子如何看待此事?”
做好准备被点名的宋宴清,当即站出身来。
“回禀陛下,依臣愚见。大晋此战非打不可。
鞑靼年前经历雪灾,无论是兵力还是军粮补给,大不如前。
此时若是他们举兵攻打大晋,算不得咱们毁约,而是鞑靼毁约在前。”
皇帝沉着脸看他,“你应当知晓朕说的是什么!”
宋宴清自然明白皇帝什么意思,如今皇子不是在天牢,就是被禁足在各自的府中。
倘若此时他请命前往边城迎敌,想来皇帝也会找到理由,赦免犯事情节较小的皇子。
也算是给众位皇子一个台阶。
可宋宴清不想这么做,大皇子被逼身亡,大皇子妃母子也惨遭追杀。
此事的主谋虽是二皇子,但其他皇子能避而不见,显然也是默认二皇子的做法。
若是如此还能轻易放过这些皇子,那大晋朝的江山,迟早得易主!
宋宴清低着头,一字一句清晰道,“臣不明白,还请陛下明示。”
皇帝瞪大双眼看着他,脸色黑沉得像要滴墨。
他此刻甚至怀疑宋宴清,对皇位是不是心怀不轨。
按照这个势头下去,文武百官早晚会拥护宋宴清上位。
他与离北王一母同胞,若真按正统算,离北王是先太子之子,比他还年长几岁,成为帝王比他更符合情理。
倘若有一天宋宴清登上皇位,大晋百姓也不会对正统之事,产生别样的议论声。
而这正是他最怕看到的场面。
不然他也不想刻意打压宋宴清,让自己变得像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皇帝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道,“既如此,明日大军便准备开拔事宜。
户部尚书还未有好的人选,便让吏部尚书陈爱卿帮忙料理一些事宜,户部侍郎协力办理。”
被点名的陈子荣和户部侍郎,当即站出身领命。
异口同声道,“臣遵旨。”
皇帝并未开口定下带兵大将军,下朝后便把宋宴清留下。
此时此刻,皇帝脸上流露出疲倦之色。
他本就上了些年纪,多年治理大晋朝,身子骨早就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