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大殿。
文武百官下朝后,宋宴清被皇帝吩咐留下。
皇帝道,“朕已经下旨让你舅舅顾相官复原职,想来要不了半月他就能入京上任。”
顾相也就是如今在潞州府的顾县令,当初顾相被贬潞州府,贾良顶替了他左相的位置。
如今贾良被拉下马,世家也不复存在,正是顾县令上任的好时机。
宋宴清安静地听着,一声不吭,脸上的神色也极具淡然。
当初顾相为国为民,受万人敬仰爱戴。
更有不少学子以顾相为榜样,勇闯科举之路,励志为大晋朝做出一番贡献。
没承想竟然会被贾良那般小人计算,落得被贬的下场。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皇帝能想到再次启用也他无可厚非。
但宋宴清却不想参与其中。
皇帝又继续道,“户部尚书钱历社抄家斩首,吏部尚书陈爱卿向朕举荐,把户部侍郎卢景康升上来。
你意下如何?”
突然被点名的宋宴清,明显愣了一瞬,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
“回禀陛下,微臣对朝中官员不甚了解,此事还请陛下定夺。”
皇帝目光紧盯着他看,却不曾发现半点不妥之处。
他继续道,“朕允了。”
“卢景康曾以探花郎之躯入职户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此次大晋攻反攻鞑靼,卢景康在户部筹算军粮饷银,作出卓越功绩。”
话音落了半晌,宋宴清才道,“陛下英明。”
听到这话,皇帝长长叹了一口气。
他难得露出疲惫之色,“朕知晓你心中怪朕。”
当皇帝说出这话,宋宴清立即明白将他留下的目的,他后脖颈倏然僵硬了一瞬。
皇帝继续道,“你父王与朕虽是亲兄弟,却不是同一个父亲。
可先皇对你父亲的好,绝不输朕。
甚至比对朕还好上半成。”
宋宴清并没有打断他的话,而是像个乖孩子,认真听长辈回忆从前。
皇帝见他依旧不为所动,眼底闪过一丝不自然。
只是这一丝不自然转瞬即逝,并未在他眼底停留太长时间。
“宴清啊。
朕如今身体大不如前,太子年纪尚欠。
朕真怕有朝一日,还未等朕把江山交给他,便先去见先皇了。”
听到这话,宋宴清立马恭敬道,“陛下洪福齐天,定然能长命百岁。”
皇帝显然知道他会如此说,压根就没打算听他的话。
自顾自道,“真希望你能辅佐太子,直到太子登基能独当一面。
朕会封你为摄政王,并让左相和右相与你一同辅佐太子。”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终于说到了正题。
只不过宋宴清怎么也没想到,皇帝曾经对他百般忌惮,如今怎么突然会想要封他为摄政王?
倘若他不曾遇到陆七七,恐怕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毕竟,不管皇帝对他如何,大晋江山总归还是宋家的。
他既享受了皇室带给他的尊荣,也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