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 涡村槐下聚 众议绘新程 矛盾心中绕 齐心盼梦成(1 / 1)山外吹来的风首页

村头那棵老槐树,像是一位沉默而威严的长老,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此刻,树下气氛热烈得如同燃烧的篝火,众人围坐,欢声笑语交织,那眼睛里闪烁的光芒,仿佛要将这古老的槐树都照亮,比头顶那炽热的阳光还要耀眼几分。

我看向老张头,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痕迹,犹如古老的沟壑,深邃而沧桑。可他一笑起来,那笑容恰似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所有阴霾,眼睛眯成一条缝,透着与生俱来的亲切劲儿。他清了清嗓子,那声音,仿若洪钟,中气十足,在空气中震荡回响:“咱这地界儿,山青水秀,那是老天爷格外赏饭吃呐!你们想想,当年愚公移山,凭的是一股子坚韧不拔的劲儿,咱守着这绿水青山,只要大伙儿心往一处使,还怕挖不出金疙瘩银疙瘩?咱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不能捧着金饭碗还去要饭吃,丢咱祖宗的脸呐!” 老张头边说,边用那布满老茧的手指向远处的山峦和溪流,眼神里满是自豪,仿佛看到了未来那富足美好的景象。

这时,小李,村里那个出了名的机灵鬼,眼珠子滴溜一转,活像一只狡黠的小狐狸,满脑子都是新奇点子。他往前一凑,像个急于展示新玩具的孩童,兴致勃勃地开口道:“我琢磨着啊,现在城里人都稀罕咱乡下这田园生活,咱为啥不把乡村旅游这把火烧得更旺些?搞些农家乐,让他们尝尝正宗的土味,柴火鸡、铁锅炖鱼,再配上咱自家酿的米酒,保管让他们来了就舍不得走!再弄几个采摘园,让游客亲自体验农事乐趣,到时候,这人流量不得‘噌噌’往上涨,就跟那雨后春笋似的,拦都拦不住!” 一想到那些热闹场景,小李眼睛里闪烁的兴奋光芒,简直要把周围的空气都点燃,手在空中不停地比划着,似乎要将脑海中的画面直接勾勒出来。

王大婶手上的活儿不停,针线在她指尖穿梭如飞,那手法娴熟得让人惊叹。她笑眯眯地搭话:“对对,咱还能卖点自家种的菜。咱这菜,施的是农家肥,不打农药,纯天然无公害,城里人就讲究这个。把菜洗净、扎好,装成漂亮小捆,贴上咱村的标签,往集市上一摆,肯定受欢迎。说不定还能跟城里的超市、饭馆牵上线,长期供货呢。这就好比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咱这好东西,还怕没人识货?” 王大婶说着,脸上的笑意愈发深了,仿佛已经看到一捆捆蔬菜变成了一沓沓厚厚的钞票,眼里满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小赵戴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透着一股子书生气。他推了推眼镜,不紧不慢地插上几句:“咱们不能光靠老一辈的经验,得跟上时代步伐,学学新技术,搞科学种植。你们知道吗,赵括纸上谈兵,空有理论却误了大事。咱们可不能这样,现在好多农业专家搞线上讲座、培训,咱们得好好跟着学,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让咱的农产品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打出品牌,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小赵眼神坚定,透着对知识改变乡村命运的十足信心,仿佛已经看到了乡村农产品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模样。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光,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打算。可就在这时,一直没吭声的老吴突然冷哼一声:“说得倒轻巧,搞旅游、弄农家乐,钱从哪儿来?就凭咱们这点家底,折腾几下就没了,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哭都没地儿哭去!” 这话一出口,犹如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部分人高涨的热情,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压抑。

小杨眉头微蹙,眼里却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希望之火,大声反驳道:“瞧瞧咱们这旮旯,山是青的,水是甜的,就差那么一股子新潮气儿嘞!俺就不信了,只要咱齐心协力,还能被这点困难吓倒?当年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反抗暴秦,咱们咋就不能为自己的好日子拼一把?咱们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让外头的客人都来瞅瞅,咱们自家种的瓜果蔬菜也能插上翅膀,飞到城里人的餐桌上,那该多好啊!” 小杨边说边环视四周,那眼神炽热得像夏日正午的阳光,仿佛要将众人心中的犹豫与退缩都灼烧殆尽。

“对,对!小杨这话在理!咱可不能守着满山的金子,还喊穷喊饿的!” 一个皮肤晒得黝黑,笑起来眼角堆满皱纹的中年汉子猛地一拍大腿,声音洪亮得像村头的铜锣,透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咱得动起来,让日子火起来!不过老吴说得也不是没道理,资金确实是个大问题。但咱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咱们可以一家出点,再找政府申请点扶持资金,先把进村的路修一修,宽宽敞敞的,让旅游大巴都能开进来,这才像个搞旅游的样子。” 他边说边站起身,用脚用力跺了跺地面,仿佛要把决心深深嵌入脚下这片土地。

这时,旁边扎着麻花辫,脸蛋红扑扑的姑娘也按捺不住了,眼睛里闪烁着机灵与憧憬:“还有嘞,咱们还能编些竹篮子、绣些鞋垫子,那些城里人见了,保管喜欢得不得了,说是能带走咱们这儿的乡土味和念想儿呢!就像木兰替父从军,咱们也能靠自己的双手,为家乡出份力。我家里还有些老花样的绣片,回头找出来,给大伙看看,咱们一起琢磨琢磨怎么创新,做出更受欢迎的手工艺品。” 姑娘边说边用手比划着,那双巧手仿佛已经在穿针引线,绣出了五彩斑斓的未来,话语里满是对家乡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热情。

周围的人群渐渐被这股子热情重新点燃,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脸上都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期待和兴奋。可矛盾依然存在,有人担心资金风险,有人忧虑市场竞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他们身上,他们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每一道影子都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却又因现实的矛盾而显得有些沉重,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复杂而生动的乡村新画卷。

“对也,小杨这话在理儿!咱们守着这满地金的庄稼地,咋能还让肚子咕咕叫嘞?” 那个皮肤被日头晒得黝黑,额头上刻着岁月痕迹的中年汉子,再次强调着,边说边用力拍了拍他那结实的大腿,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期许,透着股不服输的倔强劲儿。可同时,他又忍不住嘟囔:“但这风险也不小啊,万一失败了,一家人的心血可就全没了。”

“哎,我说咱们还能动动手,整点独一份的手工艺品,让那些城里来的客人们,不光能看咱的好山好水,还能把这份地地道道的乡土情、老家的记忆,揣兜里带走!” 扎着麻花辫的姑娘再次说道,手里还拿着几片刚摘下的野花,轻巧地编织着,那份灵巧劲儿和眼中的光芒,就像是能点亮人心头的一盏灯,温暖又明亮。可她也不禁担心:“就怕咱这手艺不够精致,城里人看不上眼。”

周围的乡亲们也纷纷点头,有的嘴角挂着憨厚的笑,露出被烟草熏黄的牙齿;有的则是眉头紧锁,但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显然也被这提议触动了心弦。阳光洒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改变的渴望,却又因现实的种种矛盾而纠结。他们虽各自不同,却在这一刻凝聚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共同绘制着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可这图景中,也布满了因矛盾而生的阴影。

夜色如同一块轻柔的黑纱,缓缓笼罩了村庄,星星在天空中闪烁,仿若在默默见证着茅山涡村即将开启的新征程。大伙带着满心的憧憬,却又带着各自的担忧,陆续散去,各自回家准备为这新的梦想努力拼搏。而这场关于乡村未来的讨论,恰似一颗希望的种子,已在每个人心间种下,可这颗种子,在矛盾的土壤中,究竟能否顺利生根发芽,开出绚丽之花,结出累累硕果,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