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 少年大明说(2 / 2)明末破局首页

秦文柏略带审视的眼神在每一位学员的脸上扫过,他不知道在现代读之,亦能让人激愤的《少年中国》,是否亦能激起这些乡村少年心中的激情,从而不再甘心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少年,为衰弱的大明能够渐渐变得强大而努力。

“秦老师,不得不承认,你领读的《少年大明说》能让人有愤发向上的心,可是我们生活在这穷乡僻壤,远离朝庭,我们又能做什么?”

十六岁的欧阳雷,在这个时代,已算得上是一个成熟的少年人。秦文柏不知道,他是否经历了什么,还是个性如此,在他的身上,总透着浓浓的消极情绪,与他那双忧郁的眼神,浑然一体,恍惚变成了他身上的一个标签。

“我们虽然远离朝庭,但只要我们是大明的一份子,只要我们有一颗愤发向上的心,先强大自身,再强大我们的家园,那么,我们的大明王朝是不是随之也变得强大呢?”

欧阳雷心中虽然仍有一丝怀疑,但他不得不承认,骡马村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悄然地发生了改变,恍惚只有自家人仍然存留在铁匠铺被强行占用的悲愤中,爷爷更是因此卧床不起,精神意志已然枯竭。

“我们要变强!”

相对于十几岁的少年而言,懵懂的孩童内心没有那份不合时宜的沧桑感。

“我们要让自己的亲人有衣穿,有饭吃!”

孩童发出心底最迫切的声音,最单纯的愿望。

“是,这是最基本的,只有满足了这些基本要求,我们才有底气谈论更宏大的理想。”

“秦老师,您再带我们朗读一遍,而且能不能将之写出来,我们各自抄写一份,方便我们每日朗读。”

向艺出自本心,自然而然地把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生活得很简单,家里原本就一无所有,一家四口主要靠父亲打零工过活,后来自己大了一些,家里便租了村里大地主的几亩地来种,可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下来,交了租粮,自家也没剩下几粒,可恍惚是一种心理安慰,每到年头,家里依然忍不住租地来种。今年不一样了,父亲一咬牙,不租地了,让他来这里进学,他便由衷的高兴!没有欧阳雷的那份忧怀与伤感,只想着能学点什么就学什么!学来的都是赚的,反正自己之前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

“向艺的提议很好,是我考虑不全,我这就将之写在沙盘上,希望各位学员认真誊抄,并将之传颂出去,传至整个大明王朝,使之成为每一个少年儿童的标签!”

“秦老师,您不是说这也是一首歌吗?若是能唱,或许更容易记得。”

李重骏在秦文柏的课堂上说话,再没有一丝犹疑。

因为秦文柏都说了,在他的课堂上,希望每一位学员开动脑筋,随时与之互动,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所学新知识的映像;另一方面能让学员的心里变得轻松,随着讲解者的节点开动脑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一方面老师的授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

“唱?”

秦文柏笑了笑,“好啊!有没有人在熟读过后,能够随意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唱颂出来的?”

秦文柏边写边说,根本没在意后面学员的表情。

他也就是随兴一说,可没敢期望这群字还没几个的学员能谱曲,若是能,那不就是真正的天才了么!

但下面有人却认真了。

“秦老师,有什么简单方法能让我们更快学会唱此歌?”

魏桐说得很认真,他很喜欢唱歌,对于此地的地方唱腔也有一丝热爱,也许,这就是从骨子里带来的爱好,他甚至有一种欲望,若是一些东西能按自己的方式唱出来就好了!

秦文柏在沙盘上写字的速度很快,在他严谨的排版下,《少年大明说》已然耀然沙盘上。

他划上最后一笔,高声吟诵着《少年大明说》,缓缓转过头来,“再听之,是不是感想更加强烈?”

“是!”

学员的响应很热切,是否人云亦云,秦文柏觉得肯定亦有这样的人,他管不了。但,只要在他青蛙学校学习的学员们每天进步一点点,他就觉得值得。

要治疗整个大明王朝积弱积贫之症,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的。但,若是试看改变一方土地,他有信心在一两年之内,能够达到。

“等你们将《少年大明说》誊抄完了,我就满足一下魏桐的要求。”

“那秦老师给我们先唱一遍,我们边听边写…老师,我们的沙盘写不下。”

李柯很活跃,字也写得大,这也是大家共同的特征,小小的沙盘只能书写下几个字。

秦文柏无可奈何地摆摆手,眉头一皱。

“我也没办法,老师就这能耐!呵呵…不如你们还是用心记吧!”

“秦老师,那您还是先教我们唱吧!”

“不对,我还是觉得应该先学会这些字,了解其字意,才能更好的传颂与吟唱!”

“一时之间也记不全呀!还是先学会唱,唱的次数多了,字或意自然就懂了。”

“你们怎能如此吵闹,耽搁课时,我还想听听秦老师教我们能很快吟唱的方法呢!”

……

教室有多种意见不一的声音,此时,又让秦文柏感受到了沙盘教学的缺陷:所有教导过的东西,无法存储,也就意味着学童们在今后的日子,无法回过头来,翻看自己学习成长的印记。

纸,就成了他迫切想要拥有的东西,但此时此地物质匮乏,一时之间也满足不了他此时简单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