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薄雾还未完全散去,秦思源在府邸内随意吩咐了几句,便坐下专心享用早餐。
餐毕,他起身步出府邸,只见一百亲兵已然整齐列队,个个身姿挺拔,精神抖擞。
秦大亲自牵来一匹矫健的骏马,那马浑身枣红,四蹄踏雪,见到秦思源,便欢快地刨着蹄子。
秦思源利落地翻身上马,动作行云流水,尽显大将风范,而后率领亲兵,浩浩荡荡地驶出府邸。
由于成都城是和平接管,城中人口并未遭受大规模损失,在这个透着丝丝寒意的清晨,街道上已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道路两旁的早餐铺子升腾着袅袅热气,油条的酥脆、豆浆的醇厚、包子的鲜香,交织成诱人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
秦思源的队伍徐徐前行,所到之处,行人纷纷自觉让路,虽然他们让了路,但是队伍并没有占据中间的道路,而是靠右前进,让出了左边的道路。
虽然是军队路过,但是百姓们的脸上并无丝毫惧怕之色,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尊敬与爱戴,那目光中饱含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对秦思源的信任。
队伍很快便抵达城门附近,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
此处密密麻麻地围聚了数千人,人群如汹涌的潮水,情绪异常激动,似有什么大事即将爆发。
秦思源带着亲兵刚一现身,眼尖的百姓立刻发现了他,顿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呼喊。
这呼喊声迅速蔓延开来,如同野火燎原,无数人转头望向了这边,然后朝着他蜂拥而来。
一个小吏气喘吁吁地小跑着冲到秦思源面前,神色紧张,声音急促:“启禀将军!百姓们情绪极为激动,请您暂且回避!”。
秦思源神色平静,目光沉稳地看向人群,这些百姓手无寸铁,虽然神色激动,但并无恶意。
他心里清楚,自己身边这一百亲兵,皆是精锐之士,他们内衬软甲,刀枪难入,腰挎锋利战刀,身背军弩,威力十足。
这一百人若结成战阵,莫说是数千手无寸铁的百姓,便是数千装备精良的明军,也能与之抗衡。
“这究竟是发生了何事?”,秦思源开口问道,声音低沉却有力,在嘈杂的人声中清晰可闻。
小吏努力平复着呼吸,快速回道:“将军,今日一早府衙便让我们张贴告示,百姓们看后便激动成这副模样!”。
“什么告示?为何如此激动?”,秦思源心中疑惑更甚,成都城已然安定,究竟是什么事情能掀起这般轩然大波?
“回将军,是您昨日自述的话,询问全川百姓您可称王否。百姓们一致认为您必须称王,所以才如此激动!”,小吏语速极快,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
他年纪尚轻,能喊出“将军”二字,想必是从团练中出来,后转任小吏。
即便兴奋不已,他仍保持着几分清醒,深知此刻人群的危险性,赶忙跑来请秦思源暂避,生怕出一丝差错,否则他便是万死莫赎。
秦思源这才想起,昨日自己一番慷慨陈词,还吩咐官府将这番话公之于众,让全四川的百姓共同讨论自己能否称王。
他此举的本意,是要确立自己王位的合法性,这合法性至关重要,犹如大明建国,乃是驱逐鞑虏,历经无数血战才赢得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