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明宫的金銮殿内庄严肃穆,雕梁画栋间,金龙蜿蜒,气势恢宏。阳光透过巨大的窗棂,洒下一道道金色的光柱,照亮了殿内身着华服的群臣。今日,朝堂之上气氛凝重,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小宝高坐于龙椅之上,面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忧虑与坚定。他扫视着殿下的群臣,缓缓开口:“诸位爱卿,今日召大家前来,是有紧急之事相商。近日,边境传来消息,邻国在边境地区频繁调动军队,似有挑起冲突的迹象。此事关乎我大唐的安危,大家可有良策?”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这时,一位身材魁梧、身着铠甲的武将大步走出,单膝跪地,高声说道:“陛下,邻国此举意图不明,来意不善。臣以为,我大唐应以强硬态度应对,加强边境防御,增派军队。让邻国知晓我大唐的军威,不敢轻易进犯。”
小宝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思索之色。还未等他开口,另一位文臣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可贸然增兵。战争一旦爆发,生灵涂炭,百姓受苦,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大唐如今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宜轻易卷入战争。”
武将听后,立刻反驳道:“若不增兵,万一邻国突然来袭,我大唐边境百姓如何抵挡?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惨遭屠戮?”
文臣也不甘示弱,回应道:“将军所言虽有道理,但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我们应先探寻和平解决之道,避免不必要的战争。”
朝堂上,武将和文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小宝眉头紧皱,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战争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每一个决策都必须慎之又慎。
就在这时,苏瑶从群臣中走出,她身着朝服,仪态端庄,神色平静却透着睿智。苏瑶微微欠身,说道:“陛下,臣以为,在加强军事防备的同时,也应探寻和平解决之道。可先派遣使者前往邻国,了解他们的意图,通过谈判解决争端,避免战争爆发。”
小宝看向苏瑶,眼神中透露出询问之意:“苏爱卿,邻国已在边境陈兵,此时派遣使者,他们会愿意谈判吗?”
苏瑶微微点头,说道:“陛下,邻国虽有军事动作,但未必真心想要开战。此时派遣使者,表明我大唐渴望和平的态度,同时也能试探邻国的虚实。若邻国愿意谈判,那自然是最好;若邻国拒绝,我们也能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
小宝沉思片刻,觉得苏瑶所言有理。但朝堂上的争论仍在继续,武将们主张立即增兵,以武力威慑邻国;文臣们则坚持先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小宝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在权衡着利弊。
终于,小宝开口了:“诸位爱卿,莫要再争论了。朕已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边境的兵力部署,调派精锐部队前往边境,修筑防御工事,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另一方面,选派使者前往邻国,表明我大唐渴望和平的态度,争取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朝堂上,大臣们纷纷领命。小宝接着说道:“此次边境危机,关乎我大唐的安危,也关乎天下百姓的福祉。朕希望诸位爱卿能够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退朝后,小宝立刻着手安排边境防御和使者选派的事宜。他亲自挑选了几位经验丰富、武艺高强的将领,率领精锐部队日夜兼程前往边境。同时,在边境地区,士兵们加紧修筑城墙、堡垒,设置防线,储备粮草和武器。
而在使者选派方面,小宝和苏瑶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选派一位名叫李明的官员。李明为人沉稳,口才出众,且对邻国的情况较为了解。小宝将李明召入宫中,亲自嘱咐道:“李爱卿,此次出使邻国,责任重大。你一定要想尽办法了解邻国的意图,争取通过谈判解决争端。朕相信你的能力,务必不辱使命。”
李明跪地,郑重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