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0章 涡村聚树下,众意映余晖。异议虽生处,齐心盼梦归 。(1 / 1)山外吹来的风首页

这时候,日头恰似一位慈眉善目的老汉,挥动着金紫交错的画笔,于天边铺展开一幅富贵满堂的锦绣画卷。夕阳的余晖,软绵绵地洒落在茅山涡村,仿若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仙气氤氲的金纱,凉意沁人,直叫人心胸豁然开朗。风娃娃蹑手蹑脚地溜达过来,不仅吹散了白日里的炽热,还仿若能钻进人心深处,将大伙心头的疙瘩与烦恼统统拂去。

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皆围聚在那棵古老得如同村子年岁一般的大槐树下,坐成一个团团圆圆的圈儿。瞧那王大爷,脸上布满岁月的沟壑,一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胡须拉碴,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布褂子,肩头还落着几片刚从树上飘下的槐树叶。他稳稳地坐在一个颇具年头的小马扎上,手里紧攥着旱烟袋,吧嗒吧嗒地抽着。可当听我讲事儿时,那眼神瞬间亮得如同年轻时候追媳妇一般,时而皱眉沉思,时而豁然开朗,笑得像个孩子,忍不住拍着大腿高声叫好:“哎呀,这主意妙啊,咱咋就没想到呢!”

旁边的李婶子,手中拿着针线活儿,手指上戴着顶针,正缝补着一件旧衣裳,嘴里还不忘跟旁边的张婶子唠着家常:“你听说了没,村那头老李家的小子,在城里可闯出点名堂来了……” 可我一开口,她立马停下手中针线,将顶针从手指上取下,小心翼翼地放在一旁,耳朵竖得比谁都直,眼睛睁得大大的,脸上的表情从起初的 “这是啥情况?” 逐渐转变成 “哎呀,这道理咱咋就没想到呢?” 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殷切期盼,还时不时微微点头,似在心底默默认同我说的话。

还有那二狗子,小伙子皮肤晒得黝黑发亮,平日里调皮捣蛋,此刻却出奇地安静,蹲在一旁,两手托着下巴,眼睛瞪得溜圆,生怕错过我说的每一个字,身上那件松松垮垮的短袖,早已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他那模样,既像在听天书,又似寻到了稀世珍宝,内心的激动劲儿藏都藏不住,嘴里还小声嘟囔着:“这下咱村可有盼头了……”

赵家的小丫头片子,辫子扎得高高的,脸蛋儿红扑扑的,穿着一条碎花小裙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寻了个角落坐下。一边听着,一边还时不时偷偷瞄我一眼,眼里闪烁着好奇与崇拜的光芒,心里头估摸在想:“这哥哥咋啥都懂呢?” 小手还不自觉地揪着裙摆,紧张又兴奋。

这一圈人,各有各的神态,各有各的心思,但此刻皆被我的故事紧紧牵引着,心中那股热乎劲儿,比夏日里的稻香还要浓郁,暖烘烘的,直抵人心窝。

“乡亲们啊,” 我那浑厚的声音,在这黄昏的静谧中,宛如田埂边悠长的风铃,清脆且充满力量,“咱们立足于此,脚下踩着的是老祖宗一脚一脚夯实的黄土,眼前便是那等着咱大伙一同描绘的崭新画卷。茅山涡的明天,并非某一个人的黄粱美梦,而是咱全村老少心底最亮堂的希望之火。

咱们所做之事,恰似这即将落山的太阳下,那片金晃晃的庄稼地。每一粒谷种,都要拼尽全力往土里扎根,汲取着老天爷赐予的每一滴露水,以及咱们挥洒汗水换来的甘霖,方能在秋后收获那沉甸甸、喜洋洋的硕果。就如那‘守株待兔’的农夫,若只是坐等好运降临,而不付出辛勤劳作,又怎能有收获?咱们得明白,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让日子越过越好。

就说咱村东头的老李头吧,那张脸被日头晒得仿若熟透的柿子,笑起来眼角堆满褶子,藏着的是对土地比海还深的眷恋。此刻,他正扛着锄头,从地里归来,锄头把上还挂着几株刚薅下的杂草。他干起活来,那叫一个认真,手上的老茧厚得能磨刀,走起路来,两脚生风,仿若年轻小伙子一般有力。见大家围在此处,他把锄头往地上一撂,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笑着说道:“咱这把老骨头,还能跟着大伙再干几年,把咱村整治得更好!”

再瞧村西头的张婶,她细皮嫩肉的,可干起农活来,丝毫不含糊。头上顶着块旧头巾,遮不住那双灵动的眼眸,其中闪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刚从菜园子里摘完菜回来,手里提着个竹篮子,里头装满了水灵灵的青菜。她说话轻声细语,可一到田里,手上的活计麻利得如同风,细心得能数清每颗稻穗上的谷粒。她将篮子放在一旁,擦了擦手,也凑过来倾听,嘴里念叨着:“盼着咱村越来越好,孩子们也能有个好前程。”

还有咱们的小柱子,别看这小子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皮肤晒得黑黝黝的,笑起来露出两排白牙,恰似夜里闪烁的星星般耀眼。他总爱跟在老李头身后,学着大人的模样,一锄头一锄头地刨着希望,眼里有光,心中有火,想着终有一日要让这茅山涡变成金窝窝。此刻,他正蹲在地上,用根树枝在地上描绘着村子的模样,边画边说:“以后咱村这儿要建个大广场,让大伙都能跳舞、玩耍……”

咱们这些人啊,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干劲,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如同田里的庄稼,根连着根,叶挨着叶,共同期盼着那个丰收的时节,让咱茅山涡的明天,比那夕阳还要红火,还要灿烂!”

我的话语,仿若田埂上轻轻拂过的晚风,带着丝丝凉意,却在人群中激起层层心潮。村头的大槐树下,老汉们眯缝着眼,嘴角挂着烟斗,烟雾缭绕间,是他们低沉而深沉的交谈。李大伯,一脸的沟壑仿若岁月镌刻的版画,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拍了拍身旁的王二叔,那手厚实得仿若能握住整个秋天的收成,说道:“这话啊,说到咱心坎儿里了,就像那春雨,润物细无声。咱可得跟着好好干,不能拖后腿。” 王二叔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点了点头:“那肯定,为了咱村,拼了!”

然而,人群中也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一直默不作声的刘三,突然站起身来,冷笑道:“说得好听,可钱从哪儿来?就凭咱这土里刨食的本事,能行吗?别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这话一出,众人顿时安静下来,目光纷纷投向我,眼神中带着一丝犹豫和担忧。

我看着刘三,沉声道:“刘三,我明白你的顾虑。可咱不能因为怕困难就退缩。你忘了当年愚公移山的故事了吗?太行、王屋二山那般巍峨,愚公却坚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终能将山移走。咱们茅山涡虽穷,但只要咱们齐心协力,还怕干不成事?” 刘三听了,眉头皱得更紧,但也没有再反驳。

夜色渐浓,慢慢笼罩了村子,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打破了夜的宁静。可乡亲们的心却依旧炽热,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继续为村子的明天出谋划策。而我,也在心底默默发誓,定要为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倾尽所有,让梦想照进现实,引领乡亲们迈向更美好的未来……